编委简介

    付强(1968.8--),博士,教授级高工,目前就职于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于哈尔滨电工学院电气绝缘材料专业学习,毕业后在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工作。2002年—2008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09年7月作为高端人才被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引入,2017年被黑龙江省人事厅评为教授级高工。

   一、工作内容

    1992年-2002年负责大型水电、火电、核电定子线棒研制工作,开发的新产品有6500MW冲击发电机、核电650MW、空冷135MW、清河氢内冷210MW、三峡水内冷700MW机组的定子线棒等,其中《清河210MW氢内冷定子线圈研制》课题获黑龙江省机械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根据瑞士ABB公司的技术资料和哈电机的技术条件与设备状况,编制了三峡首件700MW定子线圈的研制工艺指导文件。主持的《大型发电机组VPI绝缘体系的关键技术研究》荣获2015年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参与的工作是国际研究热点方向: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研究与应用,并将研制结果应用于提高环氧材料耐热性的试验工作。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510006)、国家863项目(2003AA202440)、国家973项目(C2320060113)项目。博士研究的新型清洁能源电站,其能源利用率达到80%以上,远远高于目前火电、水电的能源利用率。博士期间在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上发表了《Characterization of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GDC doped A-site deficient LSCF based composite cathode using impedance spectroscopy》(SCI系数8.247,被引用118次)。在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上发表了《 Optimiz ation on fabric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A-site deficient La0.58Sr0.4Co0.2Fe0.8O3-δ cathode for SOFC》(SCI系数2.531,被引用30次)。在大电机研究所工作期间共发表了40多篇中英文研究论文。

    电厂出现紧急事故时,作为行业内资深的电气绝缘技术专家经常临危受命被派往电站处理问题,如三峡32机组电晕问题、小湾机组电晕问题、阿海机组交流耐压放电问题、溪洛渡4#机组交流耐压放电问题、岩滩定子与转子绕组进水事故处理、水布垭3#机组电晕问题等,检查故障原因,及时给与处理方案,使电站顺利恢复生产。每年都要处理几十起电站出现的异常问题或紧急事故,在大型发电机行业内有较高的声望。

    二、主要研究方向

    负责研究方向之一是提高定子绕组主绝缘导热性能。国内外许多电厂的发电机组运行时间将要或已达到使用年限,在机组更新改造时保持其体积、额定电压、定子主绝缘厚度不变,利用高导热(High thermal conductive, HTC)绝缘能提高机组容量,减少了机组改造费用和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效益,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提高定子绕组主绝缘材料的导热性能。目前承担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大中型电机定子线棒高导热主绝缘材料基础研究与应用ZD2018011》,

    负责的研究方向之二是检测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老化状态。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介电响应法,在一段频率范围内检测绝缘老化状态,由于绝缘材料老化后会在特定频率范围内发生介电响应参数变化,因此在特定频率范围研究绝缘老化状态能获得介电参数变化的信息,提高判断绝缘老化性能的准确性。介电响应法已经成功应用在变压器绝缘检测方面,而在电机定子绕组绝缘检测方面还处于刚发展的阶段。

    三、行业工作

    2010年加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被接收为CIGRE/A1国际大电网中国旋转电机委员会委员,2011年被推荐为IEC/TC112工作组专家成员, 2012年被推荐为哈电集团材料及设备评标专家库成员,2010年聘为哈电公司电气绝缘技术专业培训师,2018年被推荐为哈尔滨市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2014年被聘为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学院兼职硕导,已培养5名硕士和一名博士。陆续申报了12项发明专利目前5项已授权。主持编制电机工程学会国家级行业标准《大中型电机定子绕组绝缘性能检测方法》,2017年2月已出版应用。在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学术交流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大电机技术等行业会议上,经常获得学术委员会的约稿,并在会议上进行了专题讲座。